格物万象,究理天人 (ZT)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础最普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是自然科学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物理学的新发现、产生的新概念及新理论常常发展为新的学科或学科分支。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实验方法向其它学科或技术领域的渗透总是毫无例外地促成该学科或技术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或里程碑式进步。历史上几次重要的技术革命都是以物理学的进步为先导的。例如,电磁学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了电力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的诞生,形成了电力与电子工业;放射性的发现导致原子核科学的诞生与核能的利用,使人类进入了原子能时代;固体物理的发展导致晶体管与集成电路的问世,进而形成了强大的微电子工业与计算机产业;激光的出现导致光纤通信与光盘存贮等一系列光电子技术与产业的诞生。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软件正在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物理学正在进一步与生物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结合,使后者的研究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大学物理是低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方法,这些都起着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作用。打好物理基础,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学物理基础的厚薄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后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物理课程的内容包括有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初步应用。经典物理部分主要包括:经典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近代物理部分主要包括: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量子力学基础等。经典物理在科学技术领域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理论,而且也是学习近代科学技术新理论、新知识的重要基础理论,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对经典物理内容仍应予以重视;大学物理中的近代物理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近代科学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所必须的近代物理基础理论知识。 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