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沿革:《动物育种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由动物遗传育种系开设。该课程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传承于我国动物遗传育种奠基人吴仲贤教授创建的我国农科高校第一个动物遗传育种学科。此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动物遗传育种教学与研究中心。该课程于2005年获评中国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6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时任课程负责人张沅教授主编的教材《家畜育种学》(第1版)获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第2版2018年列为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该课程2010年评为中国农业大学第一批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2020年建设为智慧树网(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9017#teachTeam)及中国大学MOOC网(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CAU-1461094174)共享课程;2021年获评中国农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金课)建设项目。 课程内容:《动物育种学》是畜牧学科的一门重要分支,是动物生产学科的专业骨干课程,也是广大畜牧工作者、动物育种技术人员及动物爱好者的通识课程。本课程针对家畜育种工作的四大领域--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家畜新品种的培育、群体遗传改良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改良和提高畜禽遗传素质和生产性能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以期生产出健康、量多、质优、低耗的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