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校土化系就开设了地学课程,因为考虑与生产相结合,当时叫“农业地质学”,后来改叫“地质学”。曾经请北京大学的王乃梁教授为研究生开设“地貌学”课程。由于发现地貌在农业相关专业中的重要性,因而后来在本科“地质学”课程中逐渐加大了地貌学内容的比例。课程名称还曾经叫过“地质学基础”、“地学基础”、“地质与地貌学”,都只是针对部分专业开设的。资源与环境学院按环境大类招生后,从2007年起,向全院所有专业的本科生统一开设了“地质与地貌学”课程。 《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是面向资环学院全体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其学时多,学分高,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地学基础,学习弄清地质学、地貌学的基本原理,获得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土壤学、土地资源学、生态学、土地利用规划等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准备。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学、地貌学、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三个部分,以前两者为主,它们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地质学部分,主要涉及地壳的物质组成如矿物、岩石的相关内容,地质年代,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等;地貌学部分主要是关于各种外力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以及这些地貌类型的形成原理、形态特征及演变,和与各种地貌类型相关的沉积物特征;本课程还涉及到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内容,其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及其防治。本课程的重点是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征和分类,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主要岩石的风化特征及其岩石地貌特点,各种地下水类型的特征,流水地貌、岩溶地貌、海岸地貌的形成原理及形态特征。